打贏脫貧攻堅戰,教育如何更好發揮作用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7-07 09:44:01
摘要:
嘉賓:
杜玉波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
嚴純華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
趙國祥代表(河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堅持現行脫貧標準,強化扶貧舉措落實,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健全和執行好返貧人口監測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該如何用好教育這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本刊特邀三位代表委員進行圓桌對話。
1.凝聚合力 因地制宜
主持人:近年來,我們在教育脫貧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么經驗?
杜玉波:當前,教育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我調研了解到,這些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緊盯目標任務保落實。聚焦義務教育有保障,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700億元,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特崗計劃累計為農村中小學補充教師75.4萬名,生活補助政策惠及中西部130萬名鄉村教師;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分配中央財政教育專項資金時向“三區三州”傾斜。
二是堅持精準方略促深化。持續實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精準控輟,分類保學。截至今年3月底,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自2012年以來累計招生近60萬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從2015年的27.5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50.9萬人。
三是加強統籌協調聚合力。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體制機制,提高政策針對性;加強部門間聯系,倡議動員社會、企業、民辦學校及個人等力量廣泛參與;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盡銳出戰,全力投入到教育、產業、智力、健康、消費等扶貧工作中來。
嚴純華:蘭州大學作為部屬高校,承擔著“滇西專項扶貧”工作。在長期的教育扶貧工作中,我們的經驗是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地方實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為當地教育發展提供有益補充和強勁智力支持。比如加強骨干教師培訓,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層次對骨干教師進行業務能力培訓,內容不僅有教學能力,還涵蓋學生心理健康、家校聯系與管理等方面。
趙國祥: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黨的領導是關鍵,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采取扎實有效舉措支持農村教育發展;強化措施是重點,各級黨委政府以提升農村牧區基礎教育水平、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幫扶貧困群眾實現穩步脫貧為首要工作任務,扎實推動了教育扶貧工作;財力投入是保障,各級黨委政府逐年加大教育事業財政投入力度。
2.提升能力 合理規劃
主持人: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啃下“硬骨頭”、鞏固脫貧成果,教育扶貧應如何精準發力?
杜玉波:一是要進一步確保義務教育有保障全面實現。鞏固深化控輟保學成果,在緊盯剩余貧困家庭兒童勸返復學的同時,全面提高保學能力。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教育脫貧攻堅力度。大力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擴大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今明兩年高職擴招200萬人,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做好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扶貧工作,加大脫貧攻堅力度。
三是要進一步推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加快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防返貧和解決相對貧困上來,實現扶貧工作從短期向長效、從治標向治本、從摘帽向振興轉變,解決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這一基礎性問題。
嚴純華:要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化,教育資源持續向貧困地區基層和鄉村傾斜,吸引和穩定師資隊伍扎根教育扶貧一線,廣泛應用人工智能、互聯網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要助力鞏固提升和堅決阻斷代際傳遞,對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提早幫扶,合理規劃布局義務教育學校;要充分發揮好高校和職業學校教育扶貧作用,開展基層干部和貧困群眾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等,服務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趙國祥:要精準分類,重點抓好城鄉結構性不平等導致的教育貧困學生和較早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的非學齡教育貧困人口兩類對象;要精準施策,針對不同類型扶貧對象的學習訴求,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公共教育服務,徹底消除致貧的教育性因素;要精準鞏固,認真評估、梳理教育扶貧工作中的政策工具和經驗方法,不斷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監督制度,科學用好教育扶貧工作考核結果。
3.激發動力 明理立志
主持人:與其他扶貧手段和措施相比,教育扶貧能發揮什么獨特作用?
杜玉波:與其他扶貧手段和措施相比,教育扶貧具有不容忽視的獨特意義:一是教育扶貧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貧困地區大多地處偏遠,當地群眾擺脫貧困的信心不足、能力不夠。教育扶貧能幫助貧困地區學生和群眾樹立現代化理念,掌握實用的知識技能,促進個人發展,帶動家庭脫貧。二是教育扶貧發揮著先導性作用。貧困群眾脫貧意愿不強、動力不足,是脫貧攻堅面臨的突出問題。教育扶貧能幫助貧困群眾激發內生動力,既解決富口袋的問題,也解決富腦袋的問題。三是教育扶貧發揮著全局性作用。貧困群眾要脫貧,貧困縣要發展,教育是最穩定、最可持續的脫貧方式。
嚴純華:脫貧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基礎,脫貧的技能與本領則是支柱。要幫助貧困群眾增強脫貧致富的技能本領,首要的還是靠教育。貧困家庭子女通過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接受義務教育,可以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有勞動能力、勞動意愿而缺乏勞動技能的貧困群眾,可以依托學習培訓增強勞動技能、就業能力,促進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
趙國祥:治貧必先治愚,治愚需要明理、立志、掌技,這些都必須通過高質量的教育來實現。要進行短期的文化和技能培訓,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的脫貧能力不足問題;還要加強長期的教育幫扶,著力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問題,讓貧困家庭的子女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切實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真正解決貧困群眾的后顧之憂。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