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根:未來全球政治經濟局勢將發生五大趨勢性變化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7-06 14:56:24
摘要: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沖擊,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對于目前的形勢怎么看,順應大勢我們怎么辦,是兩個必須認清的重大問題。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沖擊,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對于目前的形勢怎么看,順應大勢我們怎么辦,是兩個必須認清的重大問題。上海社科院院長張道根研究員就疫情影響下的世界形勢和中國發展撰文,授權上觀新聞獨家刊發。全文將分上下篇推出,上篇聚焦疫情給全球政治經濟走勢帶來的重大影響,下篇聚焦中國的應對之道。
沒有重大危機深刻沖擊,人們往往對重大變化熟視無睹。新冠肺炎大流行對人類社會產生空前巨大的沖擊,測試了全球治理秩序和體系的能力,暴露了國際政治經濟結構的問題,標志著自由主義超級全球化走到盡頭,世界進入秩序重構和全球化再平衡的時期。回望歷史,縱觀大勢,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未來全球政治經濟局勢將發生五大趨勢性變化。
“世界仍然是坑坑洼洼的,而且許多地方山更高、溝更深”
第一,逆全球化凸顯。19世紀到21世紀初,是市場經濟制度和科技創新與產業革命驅動經濟持續全球化的歷史時期。托馬斯·弗里德曼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更是讓更多國家和民族的人相信全球化乃大勢所趨,不可阻擋。然而,新冠病毒全球亂竄,給全球化帶來一定挑戰。自由主義超級全球化正在謝幕,世界仍然是坑坑洼洼的,而且許多地方山更高、溝更深,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日漸強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21世紀初互惠互利的全球化理念很難堅持,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全球治理體系迅速萎縮。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全面廣泛而深入拓展,尤其是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社會主義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市場經濟的全球化邁入新時期。然而,我們生活在快變的時代。21世紀剛過20年,經歷兩個世紀的經濟全球化卻突然出現逆轉,值得深究。
回顧歷史,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陣營崩潰瓦解,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加快推行自由主義和經濟全球化。美國學者福山曾斷言,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完勝,社會主義的歷史終結。當然,這一論斷后來被證明并不正確,福山本人也修正了自己的觀點。中國雖然堅持搞社會主義,但只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又在改革開放進程尤其是走向市場經濟過程中。進入21世紀,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占全球人口約1/5的發展中大國融入經濟全球化,帶來全球化空前廣泛的拓展。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逐漸去工業化,大規模持續向外轉移中低端制造業,推動全球跨國貿易投資。一開始是發達國家產業主要是制造業向日本轉移,又梯度向亞洲“四小龍”“四小虎”等陸續轉移,企業總部、資本與金融中心、研發和營銷中心仍留在母國。這種跨國公司投資和產業轉移,重構了全球化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提高了跨國公司的利潤,也加快了美國等國制造業空心化和產業虛高化,從而導致這些國家內部大量制造業崗位流失,中產階級規模持續萎縮,貧富差距加大。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領域拓展、程度加深,以貨物貿易為主的世界貿易體系,越來越不適應國際經濟結構深度調整。二次大戰以來建立的世界貿易投資體制,是以貨物貿易為主的體系。發達國家的企業總體控制了世界經濟的核心技術、高端產業鏈,并主導全球金融與資本配置。但貨物貿易的生產和出口更多不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服務業比重占80%左右,制造業比重普遍在10%左右。美國對自己構建的貨物貿易為主的體系不滿意,要徹底改革這個體系,重構服務貿易為主導的新體系。隨著二戰以來美國主導建立的世界貿易投資體制問題日趨突出,美國深感這種傳統多邊主義經濟全球化對己不利,難以掌控。特朗普政府上臺后,開始加快“退群”,重拾單邊主義,超國家的國際機構愈發顯得無能為力。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進一步加速了傳統全球治理體系的失效。
二是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普遍抬頭,更多地方的公民寄望國家提供強有力保護。世界性的重大危機需要全球共同應對,各國協商采取一致行動。但超越國界的集體行動很難,主權國家或民族國家顯示出更強的力量。仿佛就在昨天,各國都敞開胸懷,擁抱世界、擁抱全球化,人們都贊成世界公民;但轉眼到今天就變了,各國都怕他國病毒滲透,不歡迎世界公民,關起自己門,守好自己人。
首先,疫情大流行,強化了民眾對國家的依賴。許多國家的民眾都發現,防止新冠肺炎病毒蔓延擴散,只靠每個個體、每個企業自覺自愿自由行動,根本不行。唯有強化國家力量,依靠政府強有力的領導協調,加強國家統籌管理和各種資源、服務等調度,才能抑制疫情擴散,救治大量出現的病人。其次,國家是可以掌控方方面面的權力機關和權威機構,以國家名義出面作出的規定、部署和行動具有很大強制力,不容違反。長期以來,人們需要國家,又懼怕國家威權過大。里根經濟學、撒切爾主義信奉哈耶克自由主義思想,“國家即敵人”的理念曾很流行。疫情之下,國家正從“暴力機關”轉變為“拯救機關”,將民眾從自由主義私營市場經濟中解救出來。面對疫情,許多國家利用政府權威,普遍加強了對民眾的管控。再次,大難來臨各自飛,人們不相信別國和跨國組織的無私幫助。意大利曾抱怨歐盟見死不救,有的國家截留運往他國的防疫物資等。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多關注本國自己的事,尋求自主掌控自己命運,世界走向更加碎片化。
“世界進入一個G0時代”
第二,無極時代來臨。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世界,是寧靜安全的。寡頭壟斷競爭的經濟體系,勝于原子式充分競爭的經濟,更容易達成均衡。但是隨著世界各國廣泛深入聯系,在國際關系錯綜復雜的時期,沒有領導者、彼此無序競爭的世界,從來都是最危險的世界。多極世界、群龍無首,必然相互爭斗、彼此戰爭。二戰以后,美蘇為首的兩個陣營相互制約、彼此冷戰,雖然看似危險沖突不少,但兩極世界、勢力均衡,天下總體太平。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美國一家獨大、一超多強,世界依然力量相對均衡?,F在變了,美國以退為進,躲避霸主國家責任,世界領導力明顯衰退。同時積聚力量、收縮戰線,全面遏制中國,中美戰略競爭加劇。G20也好、G7也罷,作用發揮得都不好,世界進入一個G0時代。
一是美國作為全球最強大國家,面對病毒流行手足無措。美國高科技很強,金融控制力很強,軍事力量很強,文化和意識形態影響力很強。但是,美國經濟體制性結構性問題突出,中產階級萎縮,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社會矛盾不少。美國沒有建立全覆蓋的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體系,特朗普總統希望人們注射消毒水、吃羥氯喹抗新冠病毒,凸顯了世界領導力不足。長期以來,美國為維護霸主地位、維護西方價值觀、維護盟友安全、維護二戰以來世界秩序和體系,投入大量資源、資金,耗費巨額軍費,感到得不償失,力不從心。美國打出“美國優先”,以退為進,希望更經濟、更廣泛分攤成本,重構美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
二是中國穩居全球經濟老二,美國公開全面遏制打壓中國。上世紀以來,美國遏制分化蘇聯、打壓日本、限制歐盟等,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在美國遏制下能超越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大國。事實上,美國對付崛起的中國,早有戰略謀劃和各種準備。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美國一超獨霸,對中國不太注意,也覺得沒必要遏制。中國不介入西方核心地帶的歐洲,也不結盟。中國周邊國家或地區更多是美國盟友。美國雖防著中國,但對中國并不著力遏制。冷戰結束后,從1990年因伊拉克出兵科威特,美國發動對伊戰爭,前后打了六場,基本3年左右打一仗?!?/span>9·11”事件,又讓其一心不能兩用,全力搞了多年反恐。特朗普上臺,美國開始全面遏制打壓中國。美政客有意把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及社會主義分開,用意識形態動員各方力量遏制打壓中國。
眾所周知,中國長期尊崇儒家文化,主張和為貴、仁為本、民為重,強調和平共處、不對外擴張。但是,有人不這么認為,不這么看。世界歷史上的確有不少國家是國強就霸,先行大國也總要遏制后起大國。當然,不管人家怎么看,我們都要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的路,盡一切努力避免大國對抗沖突,堅持和平競爭,合作共贏。然而,中美可能很難再回到本世紀初那樣?,F在的世界,誰也不當領導角色,是G0的世界,很不穩定、不確定。
世界經濟分工協作體系呈現方向性改變
第三,轉向自給自足經濟。人類社會經濟經過數千年發展,早已從封閉的自然經濟走向開放的分工協作經濟,世界各國都從全球化生產、貿易、投資中獲得以前沒有的好處。然而,疫情使這一切發生了變化,世界經濟分工協作體系呈現方向性改變,由全球化拓展向區域性收縮轉換,經濟活動由向世界各地輻射的全球性活動,向靠近消費者的地方性活動轉變。
一是更多國家和企業調整供應來源地,寧愿犧牲效率也要換取就近供應安全。法國總統馬克龍強調,“我們今天的當務之急,就是在法國更多地生產”。為減輕對外依賴,每個國家都需要自主制造。歐洲和美國都強調,需減少醫療和制藥方面對中國的依賴。還將加強中國對其關鍵性產業購并的安全性審查。英國4月份突然宣布,放棄華為作為5G供應商。
二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分銷網絡受到嚴重沖擊,面臨新一輪大重組大調整。企業遷移、產業布局重構明顯加大,“去中國化”現象可能增加。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要切斷同中國的關系,每年可以多賺5000億美元。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強調,要把在中國的美國企業都遷回去。歐盟商會也告誡,要減少歐洲對中國過度依賴,讓歐盟企業往回走。當然,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分工合作布局不是短時間形成的,是長期發展演進的結果,有著內在邏輯和經濟合理性,不是誰想改變就能很快改變的。但是,毫無疑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重構將加快,跨國公司在中國與世界的產業布局會發生重要變化,我們要心中有數、未雨綢繆、從長計議。
三是人們消費方式、生產方式和交往方式將發生重要變化,帶來經濟體系的深刻變革。比如,保持社交距離影響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方式,會對面對面服務人的行業產生長期影響。人們可能根據疫情期間的體驗,改變自己的偏好。大規模聚集性消費活動,面對面直接消費服務等,可能有所改變。
一些技術支撐的工作方式可能得到快速發展。遠程辦公已經加速,視頻會議將快速增加并替代現場集聚會議,員工居家辦公可能更受歡迎、更多普及。出于安全和戰略考慮,各國鼓勵本地制造,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和3D打印等,正改變制造業工作的本質,外包去國外的產業鏈某些環節可能更多回歸。目前,意大利已經成功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呼吸機部件。
四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顯得更加重要。從采礦到糧食,即使在疫情最嚴重時,需求依然平穩強勁,因為不可替代。當巨大危險和重大危機突然降臨,人的生命安全變得高于一切。而維護人的生命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和受制于土地的糧食等產品。中國人口約占世界五分之一,中國是全球人均資源擁有量最少的國家之一,無論礦產資源、土地資源等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們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每個月要消耗1.8億桶油,大部分要遠距離從中東、南美和非洲運過來。因此,中國更要有憂患意識,一定要把生態環境建設好、保護好,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把各種自然資源儲存好、利用好。
五是各國都更加重視對其核心技術、關鍵產業等保護,從國家安全和供應鏈穩定來謀劃重要產業自主發展。疫情期間,由于種種原因,不少國家出現產業鏈暫時斷裂,急需的醫療設備、醫藥產品等供應跟不上。一些科技水平高、技術產業化能力強的國家,能更快組織科技攻關和急需產品生產,以應對疫情嚴重沖擊。許多國家都深切認識到,擁有并掌控核心技術、關鍵產業鏈極其重要。進一步從安全和供應鏈穩定的角度,加強科技研發,保護核心技術,鞏固關鍵產業鏈,在疫情后將成為很多國家的選擇。
全球經濟可能出現滯脹型衰退
第四,滯脹型衰退再現。2000年到2018年,得益于經濟全球化驅動世界貿易、投資、消費增長,世界經濟年均增長3%以上。如今,好日子可能不再。美國紐約大學努里爾·魯比尼教授認為,未來十年全球將出現“L型大衰退”。據報道,日美歐等發達國家今年第二季度實際年化增長率估計比第一季度降至負20%-40%的水平。失業率從3月4.4%升至4月的14.7%,年內可能超過1929年的25%。許多國際機構預測,今年世界經濟負增長3%,衰退何時結束難以預料。
一是面對經濟衰退,許多崗位流失、工作失去,藍領和中產階級承受重負,全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世界各國失業率將明顯上升,人均收入尤其是可支配收入明顯萎縮,更多人是維持基本消費,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呈下降勢頭。各國將加強保護主義,推動生產本土化并強化邊境管控。
二是隨著經濟恢復,各國將把主要籌碼壓在本國市場上,著力穩定、鞏固、促進國內需求回升,同時采取各種手段措施防止國內需求向外轉移。如果各國相互立卡設關、彼此貿易保護,進而走向自給自足,世界經濟復蘇難上加難。問題國家、貧弱國家將爆發嚴重經濟金融危機,發達國家也難獨善其身,世界經濟持續下行將難以扭轉。
三是各國更多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擴大赤字財政,全球出現“大放水”。無就業擴大式增長,封閉式國家型區域型高成本生產,以及過量貨幣引發的通貨膨脹,將長時間交織并存。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美國經濟滯脹的歷史,很可能在全球范圍再一次重演。一方面是經濟長期不景氣,許多國家不得不加大貨幣財政政策刺激;另一方面全球生產成本持續上升、生產率持續停滯,通貨膨脹包括資產價格和商品與服務價格持續上升,不少國家或地區可能將發生金融危機。
全世界都要警醒,防止歷史重演
第五,無序動蕩世界。二戰以來逐漸形成的世界政治經濟相對均衡的格局,維護了全球70年的總體穩定繁榮。但受疫情影響,這種穩定狀態將再次被打破。以我為主、相互猜疑的多極時代,逆全球化的自給自足的塊狀經濟,全球經濟長時間滯脹衰退,地緣政治沖突,民族、種族、宗教、階級等矛盾加劇,我們進入一個更不安寧、更多沖突、更加動蕩的世界。
一是重大而廣泛的危機,對人類從來是人性的檢視。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沖擊,既讓人們看到人文精神無處不在的力量。比如,人們看到中國馳援武漢的逆行者大愛仁心,贊美平凡人的偉大;看到世界各國人民無私無畏的人文精神,不懼危險的強大韌性與勇氣。同時,也讓人看到災難來臨時人性的缺陷和丑陋,看到那些高尚的山巔之國政客們的卑劣。美國這個第一大經濟軍事強國面對病毒表現出無能為力,特朗普為了國內選戰,帶頭發動甩鍋中國的全球行動。與此同時,歧視和偏見增多,社會分裂加大。美國黑人遭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引發美國各地以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游行示威。
二是重大而廣泛的危機,揭示了全球治理體系無序失效。應對全球性病毒大流行,美國自身問題很多,處置雜亂,全球領導力明顯衰落。俄羅斯受美國等經濟制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慢,過于依賴資源性產業,經濟問題加重,自顧不暇。中國受到美國圍堵遏制日漸加大,經濟穩定和發展轉型壓力更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自身要解決的問題、矛盾會更多更難。歐盟自身統一協調發展的內在問題沒有解決,西歐、南歐、中歐、東歐等各國各有各的難處,不協調不平衡更加嚴重。新興經濟體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資源依賴性國家,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和全球化逆轉,將受到更大沖擊,保持經濟社會穩定都難。如果任由這些發展,世界可能無序動蕩。
我們需要從上世紀20年代的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當年,西班牙大流感疫情使第一次世界大戰匆匆結束,但各國領導人并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世界很快又陷入大蕭條,然后出現更大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全世界都要警醒,防止歷史重演。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