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國目前債務水平不算太高 財政上會持續擴張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7-06 14:52:33
摘要:
在6月9日舉行的“2020宏觀經濟論壇”上,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出席并演講。
李稻葵在演講中談到,我國財政上會持續地擴張,如果不夠,明年起適當地擴張。
“中國現在整體看,債務水平不算太高,我們整體上講企業債加政府的各種各樣債占GDP的比重是2.6%左右,但是我們的儲蓄高,百姓、企業和部分機構,比如很多大學的資金很多是沒有用起來的。我們的儲蓄率是38%,GDP中38%每年是用不到,是用來儲蓄的。”他說。
李稻葵表示,從宏觀上講,中國的財政上是有空間的。但還是那句話,“子彈”不能一下子打光了,這是具體的財政上還可以擴張,這次財政的擴張主要是針對基層,不是中央的資金直接拿錢搞項目,而是直接交給基層,交給縣級政府去做。
以下為演講實錄:
今天想來談談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會有什么樣的影響?未來兩到三年中國經濟走勢如何,決策者、企業家,應該做怎樣的準備。
第一個話題,如何看待新冠疫情之后中國與世界的政治、經濟、金融的形勢?
這次疫情的傳播速度不僅快,而且隱蔽性非常強。因此,我判斷這次疫情不大可能短期內能夠完全地離開我們,全球范圍來看短期內恐怕很難宣布戰勝了疫情,也就是說這次恐怕我們應該做持久戰的準備。具體來說,今年秋天全球可能還會有第二輪的疫情發展,明年春天恐怕還會有。
這次疫情對世界經濟、金融的影響是什么?全球范圍之內,這次抗疫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醫控,例如武漢有方倉醫院,臨時建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第一階段是大量的精力放在醫治病人,防止傳播。
我們正在走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復工復產階段,中國從3月開始就復工復產了。復工復產是關鍵,目前看到的是消費者信心不足,消費者還沒有完全恢復到像疫情之前的去餐館、去電影院消費。
第三階段還沒有完全到來,但是開始出現端倪,是什么呢?第三階段是由于疫情來了之后,全球的政治經濟格局會產生變化,對中國的影響將會不斷地突顯出來。到目前為止,全球范圍來看,尤其是發達國家,目前疫情是怎樣對經濟社會產生影響?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這次疫情全球范圍來看,尤其在發達國家,是低收入者的危機,這些人收入低、儲蓄低,疫情之后工作收到影響,甚至失業。但從資本市場來看,最開始極其恐慌,華爾街連續四次熔斷,但是緊接著美聯儲出臺了沒有上限量化寬松,美國國會也推出了財政刺激計劃,于是金融市場格再次猛漲,5月底華爾街的價格已經超過了2019年11月的水平。
第二個話題,這次疫情之后,政策做出哪些調整,未來一兩年還會有怎樣的政策走勢?兩會召開之后這些政策的趨勢是非常明朗的,我理解有三個大原則:一是保底線,二是留有余地,三是要轉危為機。
什么叫保底線,底線在哪里?底線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底線就是就業,底線就是社會穩定,堅決不能讓這場疫情影響到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政策都是圍繞著這個展開的,比如發行特別國債券,重要的發力點就是盡量地減少手續,一竿子觸達到縣級政府,主要用來保民生。這個底線一是體現在民生,不能出現因疫情而發生新的貧困,這是保底線。
保底線的另一個重要的表現是什么?就是就業。今年870萬大學畢業生,明年還會更多一些,大學畢業生要有工作。今年兩會上提出要保證900萬個新增就業的人數,這是什么概念呢?過去這幾年,每年提的是每年新增就業1100萬,最后執行的結果是1300萬,將近1400萬的新增就業,今年目標是900萬的新增就業崗位,坦率地講應對870萬的大學畢業生是比較緊張的。
還有一個保底線是什么呢,是一些企業短期內碰到了問題,比如一些出口企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預測是發達國家會有-6%的經濟下滑,-6%是很厲害的,一般衰退年份-1%或者-2%是正常的,這次發達國家是-6%。這樣的情況下出口市場肯定是不好的。怎么辦?要給這些出口企業一定的援助,不能說沒有出口定單了、就破產了、影響就業了,而是要給企業一個時間窗口,在這個時間窗口之內給他救助,讓他轉型,這也是保底線的第三個方面,所以我理解“六保”里面,最核心的是保民生、保就業、保企業,或者說市場主體。
兩會結束之后,貫徹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剛剛談到了,就是要在政策寬松的過程中留有余地,怎么叫留有余地呢?比如這次兩會沒對經濟增長提出硬指標,就是怕地方政府為了GDP指標搞一些短期來看似乎能夠穩住經濟,但是長期來看會留下隱患的措施。因為明年后年的經濟情況不會一下子就扭轉過來,國際形勢還會變化,所以把一些政策的“子彈”留下來,中央層面也是留有余地的,比如這次的特別國債券只發了1萬億元,之前很多預測,包括我自己預測是1.2萬億元,這次只提了1萬億的特別國債券,為什么只提1萬億,我的理解是擔心明年后年經濟還不能完全恢復,所以留有余地。
再比如財政赤字率,這次提的是3.6%以上的赤字率。3.6%以上,只要是保證了就業,保證了民生就可以了,并不追求GDP的增長速度。目的是如果明年后年經濟還有波動的話,財政上還能夠再發力。這是我理解的經濟政策的三個原則。
經濟在醞釀新的增長機遇,但也要對未來兩到三年的經濟短期沖擊做出預案。最終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兩到三年的調整,包括國有企業改革,能夠經過兩三年的調整,讓中國經濟再回到一個比較健康的或者是更加健康的、更加可持續的發展軌道上來。
未來兩三年,就是要下過去下不了決心,一些基礎性的技術也好,投資也好,經過兩三年調整,中國經濟的科技發展、產業升級會有一個更好的基礎。
什么叫危機中孕育新的機遇,什么叫在變局中打開新的局面?具體說來這么幾件事情,未來兩三年會陸續推出。
第一,財政上會持續地擴張,今年的擴張有三個部分。占GDP3.6%以上的財政赤字是第一部分,估計有4萬億元的財政赤字,還有1萬億元的特別國債券,這就是5萬億元了。還有3.75萬億元的地方政府的專項建設債,所以加在一塊,大概就是大數是八九萬億元。如果不夠,明年起適當地擴張。為什么這樣講,中國現在整體看,債務水平不算太高,我們整體上講企業債加政府的各種各樣債占GDP的比重是2.6%左右,但是我們的儲蓄高,百姓、企業和部分機構,比如很多大學的資金很多是沒有用起來的。我們的儲蓄率是38%,GDP中38%每年是用不到,是用來儲蓄的。從宏觀上講,中國的財政上是有空間的。但還是那句話,“子彈”不能一下子打光了,這是具體的財政上還可以擴張,這次財政的擴張主要是針對基層,不是中央的資金直接拿錢搞項目,而是直接交給基層,交給縣級政府去做。
第二是金融方面,這次也有很多的政策,比如說直接面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哪怕是不良率高一點,金融方面還有很多措施,比如說注冊制要推出來,再比如說債券市場的發展,各種具體的債券管理辦法,一定還會進一步細化。再比如退市,經營不好的企業、做假企業的退市政策也要加快。
第三,基建現在也在加碼,這次的基建和2008年不一樣,這次的是抓重點,而不是撒胡椒面,這次的基建是三個重點:一是新基建,這個就不重復了;二是新型城鎮化,尤其是縣級的新型城鎮化;還有一個是老舊小區的改造,現在提出了要三萬多個小區出加裝電梯。為什么要做這個,為什么要搞縣城的更新,為什么要給老舊小區改造呢?主要仍有大量農村人口要進城,年輕人在城里打拼,要給下一代進城定居的條件,也要把老人接到城里來,第一站就是縣城。
基建還有一個重點區域,就是重要項目的建設。舉個例子,在珠三角地區,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澳門、珠海的“中間一杠”,但這還遠遠不夠,這一區域的道路和橋梁是非常擁擠的,地方經濟活動是強度非常高的,基建還要加強。
再舉個例子,在長三角地區,有一個全國百強縣叫江陰,江陰在長江的南面,對面叫錦江,這個過江大橋也極其繁忙,不是過年過節都堵車,過年過節更堵車,經濟如此發達地區,經濟活動強度如此之大的地區居然天天堵車,當然要建橋。這次的重點是抓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和重點地區的基建,這次的政策還是很務實的。這次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上次4萬億的教訓,準備打持久戰。
未來的兩三年,中國經濟將會走出怎樣的軌跡?首先,未來兩三年,可能還會是比較艱苦的,會出現一些考驗我們的耐心和定力的國際上的重大變化。
經過了兩三年的努力,中國經濟應該能夠回到6%左右的增長,因為中國經濟有兩個重要的潛力,一個潛力是我們確實市場大,我們有4億中等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指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萬-50萬之間,這4億的人口消費能力是很強的。我在這次兩會上提出了一個提案,應該再花15年的時間,把4億的中等收入人群翻一番,變成8億,這是我們的增長潛力。
第二個增長潛力大家可能講得不夠多,就是我們科技升級的能力,中國是一個科技人才的大國,科技人才大國,我們每年800多萬大學畢業生,40%是學工科的,中國工科的訓練是非常嚴謹的,坦率地講比美國要成功,尤其是比美國的普通大學要成功,美國頂尖大學是不錯的,但是很多一般大學是比不上我們的一般大學的,這是我們創新的潛力所在。
所以我的判斷是在經過兩三年的努力,我們應該能夠打開一個新局面。中國經濟的主要市場在國內,主要市場在國內,而且以中國經濟為核心,我們拉動了東南亞、東亞地區的產業鏈。此外,我們的技術創新基本上能夠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很多創新能夠實現自主,當然最頂尖的創新一定還要國際交流,比如說量子計算一定需要國際交流。形成創新自主能力提升、跟國際交流學習,這樣一個局面。一旦這個局面形成,我們還會有十年左右比較快速的增長,在6%左右。再下來,我以前算過一個數字,從2020年到2050年,只要保持4%左右的增長就夠了。
具體來看,有六個方面仍然有發展機會。
一是汽車的銷售會恢復,汽車銷量過去這兩年下降非常快,這種下滑不是長期的,還有大量的家庭想買汽車,還有很多家庭想換汽車,我們的百戶人家的汽車平均保有率只是巴西的一半。這需要地方政府發力,需要在汽車的牌照管制方面有創新。
第二,房地產方面,住宅地產是增長點,雖然不可能回到過去那樣子的爆發式增長,但仍然有增長空間。疫情期間大家宅在家里,對自己的住房有新的體驗,想換大房子的,想換更好的區域的,裝修風格要變的,一定有。這方面需要相關的政策配套,要增加土地供給,控制房地產的價格,房子要做到房住不炒,根本之策不是搞限購,限購只是降溫,根本的職責是增加住宅土地供給。地產是未來的一個增長點,但是千萬別誤解,絕對不是說地產價格要暴漲,而是有希望走出一條價格不怎么漲,但是交易量上升,老百姓能夠通過交易改善住房的需求,這么一個格局。
第三是新科技,未來幾年一定會大規模發展,包括這次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通訊軟件、內容網站,應用層面的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還會發展。
第四是重點領域投資,例如老舊小區的改造、智能電梯,此外還有重點高科技工程,城市地下傳感器的設計和建設等,這方面也會出現大量的技術需求和機會。
第五是金融,也面臨著新發展的新階段,債市市場還要擴大,政府債券的規模一定會擴大。注冊制之后有進有退,股市也會發展。
第六是新型城鎮化,這可能是未來二三十年的重大機遇,農村兒童和老人要進城,城里的外來工會定居下來,這個問題要仔細地地研究。中國這么多城市,從一線到三四線城市,哪些城市、哪些地區人口會流入,哪些地區的住房、公共設施會增加投資,最終是老百姓自主定居的選擇,我們應該做好這方面的研判,投資、政府的政策都要跟著百姓的意愿走。
經濟目前遇到了調整期,從職業發展來看,大家一定要耐心,一定要有定力,經過這兩三年的調整,經濟一定還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企業、個人事業,如果能調整到位,還會迎來未來更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