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疫情下數字化轉型發展機遇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6-18 10:06:42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大沖擊,并將產生一系列深遠的經濟社會影響。當前,在統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過程中,既要抓住疫情過后即將出現的補償性消費等有利因素,從生產和供給側做好充分準備,盡可能彌補抗擊疫情期間遭受的損失;更要對疫情過后社會心理和需求結構等變化趨勢做出預判,把握好當中蘊含的中長期機遇。
當前,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歷史性交匯期包含了國際國內兩大發展趨勢。從國際上看,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趨勢,關鍵在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商業化應用。從國內來講,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高質量發展在生產方面可以表現為高技術產業比重的增加和生產效率的提升。而發展數字經濟,既能提高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比重,也能通過數字化轉型帶來效率提升,從供給側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途徑。
此次抗擊疫情,既暴露出諸如醫療衛生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基層社會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不適應數字經濟時代要求等諸多短板;也不乏危重癥患者專家遠程會診、輕癥醫生帶病在線問診、數字化智能化企業快速轉產口罩抗擊疫情等令人振奮的亮點。這些對疫情過后的社會心理和社會需求結構勢必產生重大影響,并有望成為加速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數字化轉型步伐,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
就城鄉居民而言,相信經歷此次疫情后,更高質量的醫療衛生健康相關產品和服務在其需求結構中將更加重要并逐步成為剛需;對社區治理、公共安全等其他公共服務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教育、購物等日常學習生活需求,在疫情期間也衍生出線下場景線上遷移、無接觸式線上線下融合等更高質量的服務需求。而居民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又會帶來投資方向的調整和變化。
就政府部門和公用事業單位而言,作為公共服務供給方,為快速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必然會加快推進公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和公共服務的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5G通信網絡、窄帶物聯網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也需要加快建設部署進度,才能為公共服務數字化轉型提供物質載體和技術保障。這些將產生大量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軟硬件直接相關的投資需求。
對于企業來說,疫情期間各種新需求的倒逼,將使其更有意愿和動力開展數字化轉型。當然,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受其所屬產業特點和資金狀況等因素影響,會呈現較大差異。例如,教育培訓的線下線上遷移,由于技術成熟度較高、投資強度相對較低,改造和轉型速度可能會相對較快;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由于數字化建設投入較大,改造過程相對復雜,轉型步伐會相對緩慢。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字經濟課題組測算,目前數字技術對中國傳統產業的滲透率總體還處于較低水平,數字技術對行業增加值的貢獻僅為10%左右,這也意味著中國推進數字化轉型具有非常大的需求空間。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有序推進,有望形成龐大而穩定的投資需求,拉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持續增長,提升各行業各領域運行效率,為宏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我國經濟有巨大的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相信待疫情結束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將很快恢復平穩。屆時,可以考慮由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機構推動,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率先開展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并適時出臺財政、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作者:蔡躍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