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齊發力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6-17 16:32:44
摘要: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任務時,明確提出要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業與消費對應著供給和需求兩端,“雙升級”意味著供需雙方同時發力,一方面,產業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直接關系到消費質量;另一方面,消費升級也倒逼產業升級。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對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價值鏈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將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
眾所周知,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市場規模巨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費國,出境游消費規模位居全球之首。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居民消費也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消費升級現象愈發明顯,從溫飽消費向品牌消費、品質消費過渡升級。在消費規模擴大的同時,消費內容重心發生變化,消費結構逐漸升級,城鄉居民生存型消費支出占比由2013年39%下降至2018年34.9%,城鄉居民溫飽消費支出占比持續下降,滿足提升自身和享受需求的消費支出增加,旅游、教育、文化等消費增速加快,網絡游戲、在線培訓、創意設計等新興服務性消費多點開花。在大數據、云計算和新型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居民消費向著便利化、智能化、社交化和體驗化方向全面延伸,并呈現消費時間延時、消費空間拓展的發展趨勢。消費已由個人行為向社群轉變,由注重功能消費向價值消費轉化,更多追求心理、精神層面滿足。消費需求的這些新特征和新趨勢,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國作為生產制造大國,目前有200多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在工業化進程中,生產力的迅猛發展提高了企業的供給能力,促進了消費市場供給側從短缺到寬裕的結構性轉變,將居民消費推上了新的臺階。但是應該看到,我國許多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粗加工、附加值低的產品多,精加工、附加值高的產品少;部分產業的技術水平難以滿足消費者要求,供給與需求錯配。與此同時,服務供給不足,新興的信息產業、金融保險業、中介服務業、體育、教育、旅游業等知識和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發展不充分,難以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因此,亟待通過技術進步、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生產方式和供給方式,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滿足更高質量消費需求,一要大力提升產品供給能力和質量。引導企業瞄準更高標準改造提升現有產品結構,注重研發力量投入和核心競爭能力提升。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加消費品市場多樣化的有效、高質量供給,將傳統制造工藝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新興技術,采用定制化生產方式,快速生產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產品。
二要強化企業品牌意識。加大培育自主品牌力度,為品牌、技術等資源的轉讓、評估創造寬松環境。借鑒國外知名商品品牌企業的運作模式、經營方式和發展理念,培育品牌文化內涵,明確品牌文化定位,以服務創新精細化、人性化為引導,自主創新國產商品品牌,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質的提升。
三要建立以消費者需求為驅動的商品協同創新機制,實現生產與消費在時空上的高效匹配。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商品流行周期縮短,市場需求波動大,鼓勵流通企業構建產銷信息共享機制,提升市場敏捷反應能力。在整合供需信息基礎上,流通企業以供應鏈協同方式介入生產過程,以制造合伙人身份指導生產,提升流通企業在商品產業鏈中地位,使各環節企業成為互為依賴的共生系統,共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四要加大新型服務消費供給,鼓勵新型服務發展。通過精準定位細分市場,將消費者、銷售功能、品牌能力、營銷策略等資源進行整合,拓展功能定位,提升多元化服務功能,加大服務商品多樣化、差異化程度,提供多層次商品和服務,滿足不同群體需求,拓展消費空間,提升消費質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為產業和消費兩端協同發力、相互促進指明了方向。作為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消費升級拉動產業轉型發展,而產業升級又在滿足消費需求的同時,催生新的消費需求,激發消費潛力。兩者的良性互動有助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必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依紹華,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