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船舶企業生產條件評價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12-18 10:26:52
摘要:
近日,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印發了《安徽省船舶企業生產條件評價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2007-2010年,國家先后發布了《船舶生產企業生產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法》(CB/T3000)、《船舶修理企業生產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法》(CB/T3001)、《船舶設計單位設計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法》(CB/T2999)(簡稱為《評價標準》)。2013年,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當前形勢下保持船舶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我省制定了《安徽省船舶設計、生產、修理單位(企業)等級評價管理辦法》,開展了船舶企業生產條件評價管理工作。 2019年,隨著船舶市場外部形勢和內部條件的變化,國家對船舶企業生產條件要求有了相應的提高,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評價標準》進行了修訂。目前,新版《船舶生產企業生產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法》(CB/T3000)已正式發布。為全面實施新版船舶行業標準,提升行業整體水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結合我省船舶工業實際情況和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要求,起草編制了《管理辦法》,先后征求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市經信局、重點企業、行業專家、協會學會意見,并發布到門戶網站廣泛征求社會意見。3月11日,《管理辦法》經廳黨組會審議通過并正式印發。 二、主要內容 《管理辦法》主要內容共5個章節20條。 第一章:總則。明確了《管理辦法》的制定依據、評價范圍、遵循原則和責任部門等。 第二章:申報條件和材料。明確了申報船舶企業生產條件評價管理應具備的兩項基本條件和兩項申請材料。 第三章:評價程序。一是企業自愿提出申請,報送申請評價材料;二是形式審查;三是現場評價;四是評價認可,對評價合格企業進行公示。 第四章:監督管理。明確了船舶企業生產條件評價的監督管理要求。 第五章:附則。 三、主要變化的內容 與原評價辦法相比,《管理辦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調整變化: (一)管理部門和職責分工進行了細化。新辦法明確了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是船舶企業生產條件評價工作的主管部門;各市、省直管縣(市)經濟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所轄區域船舶企業生產條件評價的初審、工作指導和監督管理。 (二)評價標準和申報材料進行了簡化。新辦法將設計、生產、修理三種類型企業合而為一,按照國家船舶行業相應標準進行評價,規范了各級各類船舶企業申請評價材料格式,并通過承諾書形式,簡化了部分非必要的申報材料。 (三)管理模式和有效期限進行了優化。新辦法對當年度有效期屆滿的船舶企業采取統一集中管理,于每年4月底前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集中申報。對評價、復查合格的船舶企業有效期為3年,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每年發布一次《合格名單》公告。取消了延期復查的內容,有效期內,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將對企業生產條件情況不定期進行監督檢查。 四、專家解讀 省船舶行業專家、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王小平教授:安徽省船舶工業歷史悠久,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一定產業規模和配套體系,但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過去,我省大部分船舶企業以灘涂造船為主,技術工藝水平較低,設施設備落后。2013年,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當前形勢下保持船舶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以及國家船舶行業標準,安徽省開展了船舶企業評價管理工作,經過6年時間,我省對約200家船舶企業生產條件進行了評價。通過評價管理,轉變了以往灘涂造船的模式,改進和淘汰了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提高了企業管理能力,提升了行業整體水平,規范了船舶建造市場秩序,對促進我省船舶工業轉型升級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當前,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和產業競爭的加劇,市場形勢發生了變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船舶行業標準進行了相應修訂,增加了對船舶企業建造技術能力、技術創新、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節能環保、職業健康和社會責任等方面評價內容,整體提高了對企業生產條件的基本要求,對此,我省船舶企業應當主動對標達標,加快升級改造,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在此背景下,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出臺了《管理辦法》,結合正在實施的《安徽省推進船舶總裝建造智能化和智能船舶實施方案(2019-2021年)》,進一步提升行業發展水平,規范市場秩序,推動安徽省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 五、業界反響 《管理辦法》在修訂過程中,廣泛聽取了重點企業、協會學會意見,受到了業界積極反響。業界普遍認為,新《管理辦法》在管理部門和職責分工上更加細化,明確了各級的職責權限;在申報材料和申報程序上更加簡化,符合政府部門簡政放權的總體要求;在管理模式和有效期限設置上更加優化,圍繞服務企業這個中心,一切從行業發展出發。《管理辦法》的實施,有利于船舶企業對照行業標準,規范自身建設,確定目標方向,提高建造技術能力、技術創新和管理水平,提升整體效率,增加產品利潤,增強核心競爭力,推進我省船舶企業規范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