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十大領域打造世界級制造業集群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12-18 10:25:33
摘要: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2018年11月,黨和國家領導人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打造我國發展活躍強勁的新增長極。《綱要》的印發實施,標志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這一國家戰略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深刻認識《綱要》 明確長三角制造業優勢及潛力
產業基礎較好。長三角地區面積總計35.8萬平方公里,經濟總量約為全國的1/4,包括上海市在內的27個城市為中心區。從產業基礎來看,長三角地區制造業門類全、基礎好、規模大,發展水平全國領先,科研實力與創新能力均為全國前列,為長三角制造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可靠支撐。
創新優勢明顯。《綱要》提到長三角地區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聚集全國約1/4的“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均占全國1/3左右,并且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發強度均超過3%,區域創新能力強。科創產業緊密結合,多種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滲透融合,形成了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創新產業集群。
區域協作高效。在《綱要》發布前,長三角地區依托區位優勢及產業環節配套,具有較高的區域產業發展協作能力,以上海為龍頭城市打造綜合產業集群,周邊城市及地區具有較強的產業鏈環節銜接能力,整體供應鏈水平較高,產業發展聯動多。
基礎設施完善。各類交通聯運方式高效鏈接,建立了較為全面的聯動協作體系,制造業能源供給設施完善,5G通信等信息設施水平全國領先。如G60科創走廊等平臺依托高速路網集聚眾多資源,提供發展載體,推動制造業發展。
恰逢產業變革機遇。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產業轉型升級交匯融合,為長三角制造業的發展提供較好的外部環境和重大發展機遇。《綱要》在全面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的關鍵時期印發,重視量子信息、第三代半導體、下一代人工智能等領域未來產業發展,把握彎道超車和換道超車的機會。
理解學習《綱要》 促進長三角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在全球制造業市場的能級和比重。《綱要》強調長三角戰略定位即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在產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背景下,《綱要》明確制造業發展方向,實現更深層次一體化,提高制造業在全球產業中的能力與水平,增強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有利于發揮各區域比較優勢。《綱要》明確制造業發展方向,制定實施制造業協同發展規劃,以集群化發展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集聚區。發揮上海市的龍頭引領作用、江蘇省制造業產業優勢、浙江省融合業態及民營經濟優勢和安徽省的創新活力,提升長三角制造業綜合實力。
有利于打造合理明確的分工體系。《綱要》要求提高長三角制造業發展一體化程度,明確不同地域發展分工,合理化空間布局,結合各區域優勢建設,集研發設計、供應鏈服務、智能制造、檢驗檢測、全球維修、總集成總承包、市場營銷全產業環節在內的長三角制造業發展示范區,加快建設制造業集群,培育壯大未來產業。
貫徹落實《綱要》 厘清長三角制造業前進方向
聚焦智能化、高端化、商務化發展。《綱要》明確指出,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十大領域強化協作,推動升級,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世界級制造業集群。整合創新資源,加強融合創新水平,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生產性服務業方向發展,向產業鏈高價值空間環節發力。
區域產業分工協作日趨深入。在《綱要》指導下,長三角地區制造業發展一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地區標準統一性加強,產業協作程度提高,全面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制造業水平。《綱要》強調,未來將打通產業數據壁壘,避免同質化競爭,建立區域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產業升級服務平臺,完善數據共享,建立分工明確的制造業發展協作機制。
產業創新融合程度不斷加深。《綱要》指出,未來發展重點加強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創新鏈與產業鏈跨區域協同,開展協作攻關的全流程創新產業鏈。推動新技術與產業融合,加強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研發應用,鼓勵中心城市開展示范應用與創新發展,共同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創新型經濟發展高地。
總的來看,《綱要》明確闡述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加強優勢產業分工協作,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培育龍頭引領企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現集群化發展,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未來發展中以前瞻性、戰略性眼光瞄準八大領域,充分發揮產業優勢,提高創新攻關能力,培育布局未來產業,打造世界級制造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