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美:堅持辯證思維 打贏脫貧攻堅戰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9-24 15:54:02
摘要: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當前,我們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需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處理好全局與重點、數量與質量、當前與長遠等關系,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第一,堅持推進脫貧攻堅全局與解決重點問題相結合。打贏脫貧攻堅戰,既要統籌謀劃、全面推進,又要善于抓住重點,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問題精準發力。
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需堅持推進脫貧攻堅全局與解決重點問題相結合,發揮出做好重點工作的牽引性作用。其中,做好重點區域的幫扶工作,是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關鍵。需匯聚社會各方資源和力量,加大相關政策傾斜力度,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
第二,堅持構建大扶貧格局與彰顯群眾主體地位相結合。正確處理好社會外部幫扶與貧困群眾自身努力之間的關系,是我們推動脫貧攻堅的寶貴經驗。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凝聚社會合力,既要推進多方力量參與扶貧,構建大扶貧格局,又要彰顯群眾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動全社會形成扶貧合力,建立健全脫貧長效機制,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為此,不僅要從全社會多元主體的角度進一步明確職責,還需兼顧區域上的差異與互補性,促進多元主體合作,比如,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等。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打贏脫貧攻堅戰不能僅僅依靠外部幫扶,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在外部幫扶的有利條件下,要重視調動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積極培育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支持、鼓勵、引導貧困群眾參加勞動、就業,注重培育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更好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第三,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表明,脫貧攻堅不僅需要物質幫扶,更要解決好內因的問題,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起來,在“輸血”的同時堅持“造血”。一方面,扶志是激發內生動力的先決條件,重在解決貧困群眾的思想問題,可以激發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使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扶智是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落腳點,要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脫貧致富能力,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并重,推動開發式扶貧同保障性扶貧相銜接。具體來看,要繼續推動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改善貧困地區教育條件。同時,重點做好職業教育培訓,著力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第四,堅持注重脫貧數量與脫貧質量相結合。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既要看數量,更要重質量;既要在數量上覆蓋全部貧困人口和區域,更要在質量上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我們要使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需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辯證關系。
打贏脫貧攻堅戰,首先體現在貧困人口數量上的減少。當前,我國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成績斐然。但同時也要看到,脫貧攻堅還要提升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質量,防止返貧。當前,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存在致貧風險,這些都需要我們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及時將返貧和致貧人口納入幫扶。特別是要嚴把退出關,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落實過渡期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
第五,堅持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堅持發展的觀點,辯證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認識到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的有力保障,需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主要政策措施不急剎車,保持現有扶貧工作隊伍穩定;要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將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融入推動鄉村振興的工作中;要積極引導各地發展長期穩定的脫貧產業項目,鼓勵地方利用扶貧資金因地制宜發展短期難見效、未來能夠持續發揮效益的產業;等等。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
(作者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