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朋:解答好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五個問題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9-02 10:57:58
摘要:
著力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當好“排頭兵”,創造更多走在全國前列的實踐成果,是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確定的重要工作任務。調研發現,當前全省各地圍繞這一主題從優化治理體系、創新治理方式、優化治理流程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較好地提升了治理能力與水平。但是,在思想認識、實踐舉措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對此,亟需正視并尋求有效舉措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
準確理解省域治理現代化的完整內涵。省域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省域的具體呈現,是站在省域層面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探索。從本意上看,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區域發展治理、社會治理、城鄉融合發展治理、公共安全治理、生態環境治理、政務管理治理、載體平臺治理等多方面內容,但是調研發現,一些地方有意無意地將其理解為社會治理現代化這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內容。這說明,當前要通過輿論宣傳、干部教育培訓等多重形式營造良好的氛圍,引導干部群眾從思想層面糾偏認識誤區、準確理解省域治理現代化的完整內涵。
及時制止“選擇性治理”苗頭傾向。推進治理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解決信訪維穩、生態整治等“老大難”問題,又要正視網絡空間治理、區域發展治理等新問題,無論哪一塊都決非易事。正如此,一些地方漸露“選擇性治理”的苗頭傾向,傾向于選擇難度小、容易出成績的“面子項目”,有意無意回避那些難度大、牽扯面廣的問題。比如,相對于載體平臺治理、政務管理等容易尋求技術突破的領域而言,區域發展治理、生態環境治理、城鄉融合發展治理等受關注度較低,創新舉措偏少。社會治理領域也是如此,相對于社區硬件建設等而言,引導居民有效參與、破解信訪難題等方面也鮮有較大突破。這說明,當前要正視這一苗頭傾向,并從輿論引導、考核指標設定、考核方式調整、檢查督查、破除形式主義等方面,推動各地均衡推進治理現代化。
下大力氣破除信息壁壘實現資源融合共享。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影響甚大,基層干部普遍反映強烈,急切期待尋求突破。縱向看,當前有國家、省、市、縣等各級各類信息平臺,但是尚未實現上下統一和數據融通;橫向看,目前主要實現了民政、計生等條線的部分數據對接,其他一些領域的端口開放、數據融通權限依然存在信息孤島問題。數量繁多、彼此分割的“信息煙囪”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卻收效甚微。因此,基層干部熱切期待能從省級層面尋求突破,借用現代信息技術協同做好部門專網等外部資源的統籌調用工作,加快一網集成、信息共享的公共數據平臺建設,積極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區域互通共享、校驗核對、深度整合,實現部門專網與大數據平臺的共享交換,從深層次解決“多網并存”“二次錄入”等問題。
著力解決治理舉措增多與群眾獲得感不強之間的矛盾。不可否認,近年來各地圍繞治理現代化作出了積極探索,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都是過去所不能比的。比如,各地圍繞城鄉發展治理、政務管理、安全防控等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推出了不少創新舉措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群眾滿意度并不高、獲得感并不強。其他一些領域也存在類似問題。究其原因,主要癥結在于政府單向出發的思維比較明顯。這說明,當前要樹立“用戶導向”,在謀劃確定相關治理舉措時要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比如,謀劃具體舉措之前,要開展聯合深入調查研究,以準確了解、全面掌握群眾的真實需求以及當前的堵點難點。
建立健全邊界清晰匹配度強的權責體系。匹配的權責關系是推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條件。調研發現,當前影響省域治理現代化的直接因素就是上下級政府之間權責關系不匹配。這種情況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權責邊界不清。在一些公共事務治理過程中,“誰牽頭”“誰負責”“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樣”等缺乏明確、具體的標準,從而導致權責不清、邊界模糊、遇事推脫或越位錯位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權責對接不暢。當前,在資源下沉的過程中,一些地方逐漸實現了行政審批和公共事務治理同步下移。從表面上,這有助于實現治理體系和過程一體化。但是,在一些領域,專業人員和專業技能同步匱乏的情況還比較明顯,從而導致消防安全、河道巡查等事務很難有效實施。也就是說,上級下放的權力和責任,基層并不能有效承接。基于此,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著力構建“匹配對等”的權責體系,真正實現“有權即有責,權責要對等”。同時,按照“職責同構、權責共擔和權責清晰”的目標導向,通過以權定責的方式,進一步厘清上下級政府之間的權責分配,既努力實現基層政權權責關系與治理能力結構相匹配,又防止出現錯位越位等作為的操作空間。從操作技術層面看,還可以運用清單式工具,仔細梳理上下級政府之間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進而科學精準對基層賦權定責。
(作者系江蘇省社科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