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DP由負轉正 超預期增長鼓舞信心 中國經濟“耀眼復蘇”引熱議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7-17 17:09:05
摘要:
中國二季度GDP轉正!據國家統(tǒng)計局16日公布的數(shù)據,中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環(huán)比增長11.5%,與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環(huán)比增長-9.8%相映襯,走出了一條漂亮的V型反轉曲線。更好的消息是,3.2%這個數(shù)字,超過了幾乎此前所有國外機構和經濟學家給出的預期。“這一增長在飽受疫情肆虐的世界中顯得更加耀眼”,《華爾街日報》評論道。“中國經濟再次增長,對全世界都是好消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以此為題報道稱,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采取嚴厲措施遏制病毒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重新開放的主要經濟體,“現(xiàn)在,它成為第一個從創(chuàng)紀錄的衰退中復蘇的國家”。國內外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加速復蘇”,但他們同時指出,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及中國外部環(huán)境帶來的巨大風險,中國經濟增長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包括數(shù)十年來最嚴重的洪災,以及與美國不斷升級的緊張關系。
疫后率先恢復增長的國家
據《華爾街日報》16日報道,在一季度“深蹲”之后,中國第二季度GDP數(shù)據成功由負轉正,成為疫情暴發(fā)以來首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且,從環(huán)比看增長勢頭強勁,第二季度經濟增幅超過了國際經濟學界給出的2.6%的預期中值。
英國廣播公司(BBC)16日稱,疫情肆虐的2020年,從股市、原油,到失業(yè)率、GDP,上半年全球經歷各種各樣“歷史性”的經濟數(shù)據,以至于站在下半年的開端,很難有什么消息稱得上“超預期”。但“超預期”這個詞依然適用于形容中國二季度的經濟反彈。3.2%——這個數(shù)字放在中國改革開放后任何一個季度都很難稱得上好消息,但這一數(shù)字一旦放到全球視角,則矚目得多。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由負轉正,開始復蘇的經濟體。很多國家經濟不僅處于萎縮區(qū)間,甚至差于中國一季度的表現(xiàn):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測算美國二季度GDP將同比大跌11.8%;新加坡貿工部剛剛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二季度GDP同比下跌12.6%。
據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14日發(fā)布的報告,最樂觀預計,英國今年全年GDP也將下降10.6%,成為英國“300年來最大同比降幅”。
外媒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的復蘇首先要歸功于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日本《朝日新聞》稱,正是由于中國采取了徹底的防止感染新冠病毒的措施,才讓“幾乎熄火的經濟”重啟,并轉為正增長。《紐約時報》稱,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城市關閉,購物者留在家中,歐美的經濟狀況仍飽受煎熬。但有一個主要國家再次經歷增長:中國。中國經濟的復蘇表明,中國政府通過廣泛檢測和旅行限制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德新社16日稱,中國經濟再次回升,意義重大。首先,這反映了該國已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中國境內現(xiàn)在幾乎沒有新的感染病例,生活和經濟活動具備了正常化的條件。其次,經濟增長在短短數(shù)月間由負轉正,反映了中國政府采取的經濟復蘇措施效果明顯,這是一波在國內需求及工業(yè)生產和服務業(yè)恢復推動下實現(xiàn)的增長。
臺灣《旺報》16日社論稱,大陸近日公布的各項數(shù)據顯示復蘇動能強勁,表現(xiàn)“令人驚艷”。凡此種種,都證明大陸經濟底子十分強韌,并非如外界所設想的脆弱。特別是在疫情沖擊下,全球都還深陷衰退泥淖中,大陸的表現(xiàn)尤為可貴,“中國經濟崩潰論,還是聽聽就好”。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二季度GDP數(shù)據不僅給中國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一份信心。他說,3.2%的增長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政府投資,二是生產性重大項目的恢復,三是線上經濟表現(xiàn)優(yōu)異,“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世界感受中國經濟的復蘇
世界對于中國二季度GDP的表現(xiàn)有很多解讀,對中國經濟的復蘇也有各種體會。香港中文大學房地產及金融助理教授胡榮16日對BBC說,中央跟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各種刺激經濟增進就業(yè)的政策,這使得經濟恢復的周期大為縮短。日本NHK電視臺報道,中國經濟恢復增長,主要是因為中國政府的支援政策取得了效果,特別是對于5G等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在加速。
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16日報道,美國鋁業(yè)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費拉羅宣布,氧化鋁價格已從4月的每噸225美元的低點上漲,原因是中國氧化鋁進口量顯著增加。他表示,全球市場情緒有所改善,有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有望復蘇。《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但是近期的數(shù)據顯示中國人仍然愛買房,有些城市價值過億日元的房子,在開售第一天就賣完了。
《紐約時報》16日稱,截至15日收盤,本月前半個月,上海和深圳股市上漲了14%。如此強勁的反彈使一些分析人士擔心,這可能是另一場投機狂潮的開始。然而,就中國經濟本身而言,說明謹慎的樂觀情緒正在出現(xiàn)。大型在線零售商京東的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經濟肯定在好轉。”報道同時稱,中國第二季度經濟表現(xiàn)強勁,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偶然性。4月和5月,由于石油、銅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中國的進口支出減少。這意味著中國擁有更大的貿易順差,從而表現(xiàn)為更快的經濟增長。
BBC16日稱,經濟學家認為,支撐二季度中國經濟復蘇的主要是生產端,由工業(yè)產出驅動,需求端不足,埋下結構性問題的隱患。比如,6月全國發(fā)電量環(huán)比大幅增長,粗鋼產量創(chuàng)下新高,與基建相關的挖掘機銷量大增超六成。但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依然處在萎縮區(qū)間,下降3.9%。表明消費者需求依然疲軟。“中國經濟反彈,表層之下藏有風險。”卡塔爾半島電視臺16日也引用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的分析說,今年中國家庭收入將低于去年,部分原因是失業(yè)者增多,以及就業(yè)者收入的減少。
針對外媒說中國面臨“消費疲軟”的問題,曹和平16日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這一點我不贊同”。他說,中國居民的消費意愿并沒有大幅降低,跟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線上經濟發(fā)展得很好。當線下實體店關閉的時候,居民會傾向于轉到網上消費。關于就業(yè),曹和平表示,互聯(lián)網共享經濟所能提供的崗位是傳統(tǒng)經濟的五六倍,在疫情中失去的那些崗位,有希望在線上轉型和替代。
展望:內部潛力和外部風險
《華爾街日報》16日報道稱,中國在當天發(fā)布亮麗數(shù)據的同時,還釋放了對下半年經濟持續(xù)恢復的樂觀預期。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表示,從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指標回升情況看,下半年經濟持續(xù)恢復有支撐。不僅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宏觀政策效應也將進一步顯現(xiàn)。
但《華爾街日報》表示懷疑,在美國難以控制疫情的情況下,中國當前的經濟回暖勢頭能否在未來數(shù)月持續(xù)下去?尤其美國是中國商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同時疫情也使全球多數(shù)經濟體數(shù)月處于停滯狀態(tài),從而拖累增長前景。另外,最近幾周中國在抗擊近年來最嚴重的洪災,這場洪災波及中國眾多地區(qū),包括該國制造業(yè)和出口中心的部分地區(qū)。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則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如果今年冬天暴發(fā)第二波疫情,中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可能再次受到嚴重打擊。”
BBC稱,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加速復蘇,但也有經濟學家提醒,2020年下半年,整個發(fā)達國家的收入和就業(yè)受到的沖擊將更加明顯,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形勢還面臨地緣政治惡化的風險。
“世界經濟難以拖累中國”,“德國之聲”16日則稱,因為中國同時擁有東南亞、歐洲、美國幾個大市場,不會同一時間都不好,都不買中國東西。再說中國賣的都是必需品,不向中國買也沒辦法向別人買,所以很難受到影響。基于中國不太倚賴外國的特性,報道推測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就可恢復到正常水平,增速有可能回彈到5%以上。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二季度GDP數(shù)字反映出我們這段時間復工復產的效率和效果都比較好。發(fā)揮主要作用的還是投資以及大企業(yè)、大項目的拉動,社會整體層面的復商復市還有很大余地,外部市場、餐飲、購物、電影、旅游等都沒有跟上,消費需求也沒有完全恢復。這其實給接下來三、四季度的進一步恢復留下了余地。
專家認為,下半年經濟增長最突出的就是面臨外部壓力。而在國內方面,霍建國認為,下一步最重要的還是促消費,在風險較低的地區(qū)進一步放開疫情管控措施,開放正常的商業(yè)活動。他說,IMF預測中國2020年GDP增長會在1%,實際情況可能更好,他預測全年GDP增長會在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