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技術早班車 | 聽,來自技術前沿的聲音--眾智網「安徽三祥」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7-17 11:23:34
摘要:
2020/7/17 Friday
“無論是50年代還是80年代,甚至21世紀,有一個我們大家必須遵循的共同點,那就是,凡是炎黃子孫,你應該把你的黃金時代貢獻給祖國的科學事業。”——林蘭英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大連化物所等發展出高倍率、高容量三維MXene泡沫堿金屬負極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研究員李先鋒、副研究員鄭瓊團隊,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余彥團隊合作,發展一種三維柔性、高導電、親堿性金屬的MXene/三聚氰胺多孔氣凝膠新材料,有效調控了堿金屬與三維框架載體間的表界面化學,獲得高倍率、高容量、無枝晶堿金屬(鋰、鈉、鉀)負極,并構筑出高比能、長壽命堿金屬電池。
在高靈敏壓力傳感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武利民團隊將一種空心帶刺納米結構碳球(UHCS,圖1a,b)與聚甲基硅氧烷彈性體(PDMS)進行復合,結合理論計算,發現該材料體系在極低濃度導電載體(1.5 wt%的碳球)下,受微小外力作用,即通過F-N隧穿效應,產生大的電流密度,從而實現了對外界壓力的高靈敏度響應。
“折”出來的DNA框架新材料
樊春海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Hao Yan等人合作,由于SiO2前驅體分子不會直接沉積在DNA組裝結構表面,而是形成團簇。這樣,通過復制各種復雜DNA折紙的幾何信息,最終可以得到DNA-SiO2復合材料。
近代物理所等合成百納秒量級新核素222Np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近日首次發現了一種新的镎(Np)同位素核222Np,并驗證了Np同位素核中N = 126中子滿殼的穩定性。222Np是近代物理所繼發現新核素219,220,223, 224Np之后,在該同位素鏈中發現的又一個新核素。
蘭州化物所利用乙醇和苯胺經空氣氧化制備喹啉類化合物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蔣高喜團隊利用乙醇、丙醇、1,3-丙二醇等簡單脂肪醇和苯胺類化合物為起始原料,以廉價的Pd(OAc)2為催化劑,以氧氣或空氣為氧化劑,高原子經濟性地合成了喹啉類化合物。
電解液調控實現高效固液反應,單分子氧化還原靶向反應在2,7-AQDS NaI中性液流電池中的應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王慶教授課題組報道了聚酰亞胺聚合物活性材料用于2,7-AQDS中性電解液的單分子氧化還原靶向反應,打破了2,7-AQDS在pH中性電解質中因低溶解度帶來的容量限制,并探索了電解液環境對固液氧化還原反應的影響。
鈀催化吡啶季鏻鹽的親電官能化
南京工業大學的馮超團隊通過鈀催化銀介導吡啶季鏻鹽的親電官能化反應成功構建了雜聯芳烴。
煙臺海岸帶所等在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與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連禎、研究員駱永明等,在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與機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微塑料可通過新生側根間隙進入可食作物》(Effective uptake of submicrometre plastics by crop plants via a crack-entry mode)為題,發表在《自然·可持續性》(Nature Sustainability)上。
人類肺損傷有望通過豬循環系統修復
美國科學家報告稱,未達到器官移植要求的受損人肺,可通過與豬的交叉循環進行修復。鑒于現在全球都面臨移植供體短缺的問題,受損肺臟修復技術有望為人類擴充適合移植的器官庫。
大羊駝中兩種納米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
英國《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雜志發表了一項藥物發現:源自大羊駝(llama)的兩種小而穩定的納米抗體,可以在細胞培養中阻斷該病毒與人ACE2受體的相互作用,從而中和新冠病毒。
俄重組腺病毒疫苗完成Ⅰ期臨床試驗
莫斯科謝切諾夫國立醫科大學宣布,由該校組織實施的重組腺病毒疫苗志愿者臨床試驗順利結束。試驗中志愿者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表明疫苗是安全的。
能重復使用的“透明暖寶寶”,無線、透明、可充電、可穿戴熱帖
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Andrea Li Bassi教授、韓國國立蔚山科學技術院Sang-Young Lee教授和延世大學Jang-Ung Park教授合作制備了一種可無線充電、透明柔性的熱貼片(尺寸:1×1 cm2)。
在柔性可穿戴器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孫彬副教授與上海交通大學黃興溢教授、上海大學張統一院士等合作研發了一款具有高效熱管理能力的柔性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并用于青島大學龍舟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動作監測和分析。
一種通過模塑和噴墨打印制備的柔性濕度,壓力傳感器
新疆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希爾艾力課題組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研究:通過設計具有微小表面結構和較大表面結構的雙面膜,組裝成三明治結構使柔性傳感器具有低檢測極限和寬壓力檢測范圍的特點。
紙基氣體、濕度、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電子科技大學太惠玲教授、段再華博士等人發表綜述文章,總結了紙基氣體、濕度、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匯眾人智慧 聚多方之力
解技術難題 承技術轉移
有您感興趣的技術成果,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我們期待與您共同促進技術轉移事業的大發展!
下期我們不見不散~
聯系電話:0551-65542448/65532720
郵箱:ahzhongzhi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