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剛:教育的核心是教會學生“三個方法”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7-14 17:22:31
摘要:
走進國科大副校長蘇剛辦公室時,他正在辦公。但當他得知我們是國科大記者團記者時,他急忙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隨和的笑容,使記者心中的忐忑不安頓時煙消云散。
因需設課 因課聘人
作為國科大的副校長,蘇剛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為了培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蘇剛推動施行“因需設課、因課聘人”、夏季學期等課程改革,這些別具一格的教學方式成為國科大研究生教育的品牌和閃光點,為國科大的教學改革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同時,雖然是副校長,蘇剛仍然長期親自指導教學工作,深入教學第一線。蘇剛每年都堅持開兩門課程,一門是學科基礎課《凝聚態物理導論》,主要是為選修凝聚態物理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學生修讀的。雖然這門課的選課人數限制在六七十人,但來聽課的人數卻達到了120多人。在這門課上,蘇剛要求學生在一個月之內要讀懂七至八篇國際頂級的凝聚態物理方面的文獻,并撰寫相關報告。“這主要是為掃除同學們今后閱讀凝聚態物理領域英文文獻的障礙。”蘇剛說道。據了解,該門課程的一個特別之處是:它是受到國際認可的,如果修讀了此門課,出國留學時可以轉換學分,獲得免修的機會。對此,蘇剛解釋道:“《凝聚態物理導論》這門課的內容深度和國際一流大學的課程基本一致,因此是受國際認可的。已經有許多同學開具了修讀證明,到國外留學時就可直接取得相應課程的學分。”蘇剛開設的另一門課是《凝聚態物理前沿討論課》,該門課討論的是凝聚態物理最前沿的知識,每年會有30人左右選修這門課。通過修讀這門課,同學們基本上能了解、掌握凝聚態物理最前沿的問題。根據同學們在課程評估上的反饋,對這兩門課的評價都相當高,感覺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多啟發。
而正是這種深入教學第一線的實戰,蘇剛意識到,要向國際一流大學邁進,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我們的教學方式必須作出改革。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以灌輸、知識傳播為主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創新的熱情,現代教學應該是研究式、啟發式、探究式及討論式的。對此,蘇剛意味深長地說:“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是教會學生怎么樣自學的方法,怎么樣掌握學習的方法、掌握創造知識的方法。”為此,三年前,學校做出決定,強制要求每一位教授每學年必須開設一門討論課。
莊重儒雅 精心育桃李
在與蘇剛的交談中,讓記者感受最為深刻的就是他的談笑風生和平易近人。所以,我們很難想象得到,這樣一位和藹可親的教授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卻是相當嚴格的,可謂對人和藹可親,對事“不留情面”。
在《凝聚態物理導論》課上,每年總會有五六個學生成績不及格,需要補考。這并不是刻意為之,而是這門課內容覆蓋范圍廣,對學生的基礎要求高,并且還具有一定難度。面對學生甚至導師打電話來“求情”,蘇剛從來都是“無動于衷”,他認為,更改成績不僅是對其他同學的不公平,也是對學生本人的不負責任。所以,每次他都會把學生叫到辦公室,拿出試卷來一道題、一道題的分析出錯的原因,并囑咐他們要認真復習,畢竟學習知識才是我們學習的根本點和落腳點。
另外,他還告訴我們,“掛科”也有其中的好處,它也可以提高一部分同學“抗挫折”的能力,告誡那些在學習路途上一帆風順的同學們“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所征服不了的”,因而,我們都要面對和接受這個事實,“沒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面對挫折,積極克服才是我們每一個人正確的選擇。
在培養研究生方面,蘇剛有一套自己的原則和理論。他說:“首先,要明確目標。告訴學生我們的工作是瞄準世界前沿領域,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畢竟總跟在別人屁股后面是難以取得引領世界、開拓創新的業績的。其次,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我們可以從一個很小的題目來進入一個研究領域,但只有把小的題目做好了,才能在此基礎上繼續前進,也就是說,只有基礎打好了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更穩。再次,在科研上應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尤其是要樹立自主創新的意識。很多學生都覺得北京一年的集中學習似乎并沒有使自己的知識、能力有所提高。其實不然,這一年的學習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知識結構,老師授課的思維方式都已經無意識地融入到學生的行動中去了,有了這些基礎課程的學習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地轉變會使學生們更快地投入到將來的科學研究中。最后,作為老師,要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每星期組會上,我都會與學生面對面地交流,時時敦促、指導他們學習。在生活上也是關心照顧他們,及時幫助他們排解生活中的困難,從而使他們更能專注科研。”
蘇剛培養學生的獨特方法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近些年來,他的畢業生越來越多地出國深造,很多博士生現在已經當上了教授,承擔著國家多項重要的科研任務。
工作巧安排 靜心做科研
既要致力于行政工作,又要潛心做科研,那么蘇剛是如何安排自己工作的呢?
蘇剛說,做好管理工作要堅持三個原則。第一,管理上要“抓大放小”,平常的工作也要分輕重緩急,做到條理分明,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另外,管理工作是需要平常的積累和投入的,為了日常工作的順利進行,他特別注重和周圍老師的溝通和交流,每學期都會定時到各院系進行座談、了解問題,從而使得以后的工作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第二,時間分配要合理。據了解,因為忙于學校的管理工作,蘇剛平常的科研工作都是在節假日和下班后的“八小時”之外完成的,“抓住每一點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與此同時,專心致志、提高工作效率才是關鍵所在。
第三,要有計劃,但拒絕“常計劃”。制定一個中遠期的計劃來告訴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是正確的,但是,千萬不要“常計劃”,最合適的是每星期都做一個“周計劃”,要不然,你就會被“天計劃”所控制,進而產生的焦慮和手忙腳亂反而會影響工作的進度。
正是有這樣的合理分工安排,提起蘇剛的學術,很多人都豎起大拇指夸其“嚴謹、踏實”。蘇剛在學術研究上的成就可謂碩果累累,目前承擔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973項目子課題等多項國家級研究項目。取得這樣輝煌科研成就的秘訣,蘇剛將其總結為“三個P”——Perception、Power和Persistence:Perception(眼光),開闊眼界、樹立高遠的研究目標,古語講“法乎其上,則得其中;法乎其中,則得其下”,就是告訴我們只有瞄準了太陽才有可能射到月亮,“一個人眼光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他研究成果的深度”;Power(能力),確定的研究問題必須是自己能力范圍之內,與已有的能力相匹配的,因而首先要對自己的能力和知識都有一個很清楚的認識和評定;Persistence(持之以恒),研究方向確定以后就要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不能像“狗熊掰棒子”那樣學一點兒丟一點兒,在科學問題上只有堅持去做深入、系統的研究才能有所收獲。
寄語廣大學子
夏季學期結束后,研一的同學們就結束了在京一年的學習,開始陸續回所投入科學研究之中,對此,蘇剛對廣大學子也提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不要中斷與北京這邊任課老師的聯系,要做到時時溝通,方便他們對自己以后的科研工作進行指導和幫助;
第二,回所后,盡快適應所里的文化和環境,和自己的導師、師兄師姐以及一個課題組的老師同學建立聯系,這些都將為自己順利進入科研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面對自己的導師,要積極溝通,多多發問,使導師盡快掌握和了解自己的科研進展;
第三,凡事不要斤斤計較,要豁達大氣、心胸開闊。在很多問題上,團結協作、互幫互助是我們共同進步的基礎。最后,蘇剛將韓國總統樸槿惠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所說的一句話贈給同學們:“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要走得遠,就要一起走。”